“十三五”时期,宁夏回族自治区以
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,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,大力推广先进适用
农机化技术及装备,全区农业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,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全面完成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一是
农机装备能力实现新提升。全区
农机总动力达到644万千瓦,比“十二五”末增长17.78%。
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,布局更加合理。全区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1.71万台,增长18.8%(其中:大中型拖拉机4.24万台,增长0.7%;联合收割机9700台,增长0.7%);各种配套
农机具34.12万台(套),增加1.2%。大马力、高性能、复式作业和
畜牧业、设施农业等机械大幅增加,
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加速,
农业机械已成为支撑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装备。
二是
农机作业水平实现新跨越。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%,比“十二五”末提高11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。引黄灌区
小麦、水稻、
玉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,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%、99%和89%,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%。
畜牧业、
水产养殖业、设施农业、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率分别达到43%、48%、34%、43%。
三是
农机化科技应用实现新突破。
农机化示范县、示范园区创建步伐加快,创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0个。围绕优质粮食、草畜、瓜菜、葡萄、
水产等特色产业,建设
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园区110个,其中智能化示范园区3个,基于北斗、5G的无人化
农机、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智能
农机进军生产一线。先后组织引进农业生产急需的各类
农机装备43台(套),合作研发
农机新产品32台(套),一批产业急需、农民急用的
农机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应用,有效解决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机械化作业“无机可用”和“无好机用”的问题,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。
四是
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实现新拓展。全区各类
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493个(其中
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44个),“机械化部队”不断壮大,
农机年作业服务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,作业服务收入达到18亿元。“互联网+
农机作业”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等
农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,
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,已覆盖农作物耕种收全过程、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等领域,
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。
五是
农机安全监管实现新成效。
农机免费管理深入人心,
农机综合保险由试点到全面实施,
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。组织研发了全区
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办理信息化系统,实现了全区
农机监管网上办理、数据共享。
农业机械化管理“放管服”改革加快推进,实施
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和便民举措,取消
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,开展
农机驾驶培训机构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试点,实行
农机试验鉴定网上申报、受理和信息公开,推进
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。全区累计创建全国“平安
农机”示范市(设区的市)2个、示范县(区、市)16个,荣获全国
农机安全监理岗位示范标兵29名、自治区
农机安全监理岗位示范标兵60名。加强基层
农机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,巩固建设
农机安全联组2400个,
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。
六是
农机化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取得新进步。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
农业机械化和
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》,自治区人大修订了《宁夏回族自治区
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》,与《宁夏回族自治区
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》构成
农业机械化管理政策法规体系。强化
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,启动实施老旧
农机具报废更新补贴试点,累计实施
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.17亿元,带动社会资金57.92亿元,支持38.4万农户购置
农机具48.98万台(套),大幅提高了宁夏回族自治区
农业机械装备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