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日,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农业农村部
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就大家关注的“三夏”期间
农机调度、机收减损等各项问题回答提问。
1
农视网记者:现在正是
小麦机收的关键时期,很多农民朋友和
农机手都关注
农机上路下田、跨区作业会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。请问农业农村部对此有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?如何保障夏粮机收顺利开展?
王甲云: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给“三夏”期间
农机转运作业带来一定影响。为了保障夏粮收获顺利进行,今年我们联合
小麦主产区采取超常规举措,压实责任、打通堵点、完善预案、强化服务,环环紧扣做好
小麦机收工作。具体概括为“三个确保”:
一是确保
农机跨区转运通畅。指导各省及时打通影响
农机手返乡作业、
农机跨区转移、
农机配件调运等方面的堵点卡点,保障麦收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,
农机配件运输配送高效有序。督促各地将
农机及零配件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,开通
农机“绿色通道”,确保作业机具优先查验、优先放行;对跨区作业人员提供核酸抗原检测、属地备案等“一站式服务”,确保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、健康码绿码且体温正常的跨区
农机手能够正常作业,对载有零配件的机收服务车辆同等对待。对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的
农机手和
农机车辆及配件承运司机,实行核酸抗原检测“即采即走即追”管理,确保麦收作业不停顿。
二是确保
农机进村下田顺畅。有麦收任务的县,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、跨区作业机具集中停靠点,提供必要的防疫、生活、加油、维修等条件。开出流动核酸检测车“送检到田”,组织
农机产销企业跟随机收队开展配件维修流动服务,确保有件能换。麦收主产区省市县公布
小麦机收问题受理热线电话,实行24小时专班值守,第一时间解决机收作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
三是确保疫情地区收获有把握。
小麦主产区组建覆盖到每个乡镇的应急抢收队,如果发生疫情或者出现极端天气,开展应急代收作业。在疫情封管控区,推广地方探索的“群众足不出户、机手闭环管理,基层干部参与帮收代管”的有效做法,收割作业“一田一视频”发给农户、粮食装袋“一户一标记”运输到家,让封控在外地不能返乡、封控在家不能下田的农户也不用担心麦子没人收。为了督促各地切实落实相关措施,从5月29日开始,农业农村部陆续派出9个工作组分赴相关省份,下沉一线开展
小麦机收专项指导,深入田间地头协调解决困难问题,确保各地麦收不受疫情影响,不漏一块地、不漏一户麦,实现应收尽收、颗粒归仓。
2
新华社记者:我们知道去年在粮食收获环节,各地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取得了很好效果,请问今年“三夏”期间,农业农村部在
小麦机收减损方面有哪些举措?
王甲云:减损就是增产,如果“三夏”
小麦机收环节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,全国就可以挽回25亿斤粮食。现在粮食收获主要靠机械,相比于人工收获,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
小麦收割、脱粒、清选多道工作,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率、低损失的收获方式。在此基础上,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装备水平,把握收获时机,调整好机具状态,让机手更加熟练地掌握低损失收获技术规范,机收减损还有潜力可挖。为此,从去年开始,我们已经将粮食机收减损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,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。
今年将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条:
一是不断优化升级机具装备水平。加大对智能化、低损高效联合收割机的补贴支持力度,持续增加大喂入量等先进收割机的保有量。加大
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力度,加快补上丘陵山区高效适用
农机具的短板弱项。
二是强化机收减损培训。制定粮食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,实施全国专业
农机手培训行动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机收减损田间操作实训,让广大
农机手熟练掌握联合收割机正确检修保养的技术,提升根据作业条件变化,准确调整机具参数的能力,保持最大限度减少收获损失的操作状态,同时开展机收减损比武竞赛,覆盖全部粮食生产大县,以赛代训,营造比学赶超氛围。
三是加强粮食机收损失监测。在单季粮食作物50万亩以上的县,全部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,分析评估监测数据,针对问题提出机收减损对策。
3
封面新闻记者:我们注意到,受疫情和油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,有的地方担心麦收期间出现收割机少、收割费贵的问题,请问农业农村部在促进
农机供需对接方面有哪些措施?
王甲云:我们的夏粮
小麦主要靠机收,目前全国
小麦机收率在97%以上,黄淮海地区机收率超过99%,可以说
农机是
小麦收获的主力军。抓好
小麦机收、确保夏粮丰收到手,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和紧迫工作。今年全国“三夏”大规模
小麦机收已经全面展开,到今天已经连续3天每日机收面积超过1000万亩。集中麦收将在一个月内完成,全国将努力实现3.3亿多亩
小麦颗粒归仓。从机具保障看,全国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65万台,参与跨区作业的有25万台,机具保障是充足的;从收获进度看,截至6月1日,全国已收获
小麦面积8071万亩,收获进度26.5%,进度比去年快5.6个百分点,正在有序推进。
今年年份特殊,“三夏”
小麦跨区机收确实面临统筹疫情防控和油价大幅上涨等方面的难点,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三项应对措施:
一是抓机具保障。组织
小麦主产区以县域为单位,对今年麦收机具保障能力进行详细摸底排查,在有麦收任务的800多个县中,按照“机具保障充足”“机具供需紧平衡”和“机具缺口较大”三类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,重点关注“机具供需紧平衡”和“机具缺口较大”的县,通过“外引内调”“对口支援”“先收地区帮后收地区”等方式,做好机具托底保障,确保麦收机具提前落实到位。
二是抓精准对接。把提前做好
小麦机收作业供需对接放到突出重要位置,每一个乡镇和每一个村,都明确“三夏”
小麦机收联络人,逐户、逐地块对接作业服务组织和机具机手,确保在集中麦收开始前5天,将作业供需对接落实到位。
三是抓优惠用油。今年麦收前,农业农村部与有关方面协调,明确了实施优先优惠保障
农机作业用油的措施。“三夏”期间,
小麦主产区普遍开设
农机加油专用通道,开展“送油到田”服务,为
农机手节省出更多作业时间;实行
农机加油专享优惠,各地优惠幅度普遍达到3%以上,湖北省最高优惠幅度达到7%,一定程度缓解了机收作业成本。